【企业“她”风采】科研没有终点线——记金川集团2024年度杰出工程师艾琳

  • 时间:2025-03-31 11:33
  • 浏览次数:
  • 字体: [ ] [ ] [ ]
  • 分享:

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走不断创新的路子,去突破技术瓶颈。这也是我从事这个行业近20年一直在做的事情。”

“初心不改”,是艾琳在创新路上不断探寻的坚守,承载着她对事业的热爱、对金川的热爱。她把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与坚守,展现了金川人勇于创新、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。

在金川集团科技创新征程中,有无数闪闪发光的名字,兰州金川科技园公司研发中心高级研究员艾琳便是其中一个,她以对半导体集成电路高纯金属研究的执着与热爱,在科研领域深耕不辍,取得了一系列成就;她以坚定的信念、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,在科研领域披荆斩棘,为金川高纯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,也让她成长为金川集团科技创新领域一颗耀眼的明星。



2006年,还在北京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艾琳对未来满怀憧憬。在金川集团招聘会上,她被金川新材料产业深深吸引。从那时起,想要在金川做出一番成就的想法悄然埋进了她的心底。同年7月,完成学业的艾琳如愿来到兰州金川科技园,正式开启了自己与金川、与科研的不解之缘。

时光匆匆,如今,艾琳参与并完成众多项目,涵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、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多个层次。过程里,除了成功的喜悦,还有失败的沮丧与挫折的磨砺,她说:“作为科研工作者,首先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,走不断创新的路子,去突破技术瓶颈。这也是我从事这个行业近20年一直在做的事情。”

“初心不改”,是艾琳在创新路上不断探寻的坚守,承载着她对事业的热爱、对金川的热爱。

2007年,艾琳参与金川集团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6N超纯铜锭溅射靶材项目。2009年,项目推进一度陷入僵局,艾琳对项目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见解,大胆提出采用真空提纯及熔铸制备45-23nm集成电路用6N铜及铜合金的新思路,并迅速付诸实践。

当时,这项制备技术被国外垄断,而兰州金川科技园仅有一台国产200kg真空感应炉,且缺少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。艾琳和一名刚毕业的同事,在毫无专业背景的情况下,毅然开启了真空炉操作及高纯铜制备的探索之旅。

试验初期,原材料、真空度等一系列难题接踵而至,但艾琳没有退缩。她仔细剖析国外垄断产品的物理性能等特性,针对现有设备查找工艺缺陷,制订改造方案。经过不懈努力,成功完成省重大专项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各项指标,一举打破国外垄断,实现国内工艺与装备的首次匹配。这项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,获甘肃省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
此外,艾琳将目光投向兰州金川科技园仅有的一台国产300kW电子束熔炼炉,开展工艺及装备研究。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改进,她在5N高纯钴锭生产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,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又一子项,不仅解决了国内设备技术缺陷,还打破国外垄断,实现规模化生产,为金川集团在高纯钴领域赢得市场话语权。

2019年,艾琳担任项目组长,承担金川集团及兰州金川科技园重大科技专项的两项子项,其中,“高纯铁产品开发及产业化”尤为关键。

高纯铁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,但技术难度远超高纯镍、钴、铜。此前此项技术一直被日本一家公司垄断。在金川之前,国内已有多所科研院校开展研究,但均未取得实质性突破。

作为项目组长,艾琳通过分析不同产品定位,找准高纯铁技术瓶颈,确定攻关方向。在小试工艺确定前,项目组仅有两三人,面临国内外无参考专利及文献等困难,工作量和难度极大。

那段时间,艾琳身兼数职,既是项目组长,确定试验方案、设计试验装置、分析数据、调整方案;又是研究员,负责机理分析;还是试验员,亲自操作试验。忙碌、高压,是她每天经历的事。

付出终有回报。艾琳和团队成员成功攻克高纯铁制备的所有技术瓶颈,使高纯铁化学纯度最高达到5N7,达到日本相关产品高端标准,金川成为国际上第二家能生产此类高纯铁的企业。伴随项目的实施,多项新工艺、专有技术和授权专利相继涌现,金川高纯铁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
在生产组织方面,艾琳同样展现出卓越的能力和担当。

6N高纯电解铜是兰州金川科技园的主要产品之一,早在2015年就开始向国外销售,但起初产品关键指标一直不稳定。2016年,艾琳主动请缨负责“6N高纯铜产品品质提升”项目。她一头扎进新领域,不断学习、研究、实践。经过多年努力,最终成功提升6N高纯铜的产品品质,品级率和表观质量合格率均达到100%。2020年,兰州金川科技园高纯铜实现销售利润800万元,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。

因科研和生产领域的突出表现,艾琳被评为2024年度金川集团杰出工程师。但在她心中,这份荣誉不只属于自己,更属于在金川科技创新领域默默奉献,为企业发展挥洒青春汗水的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。

艾琳与爱人“老杨”是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的同学,毕业后一同来到金川,投身科研。虽然二人研究方向不同,但并不影响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相互鼓励、相互扶持。经过多年的实践锻炼,老杨也逐渐成长为金川银材料、电池材料以及增材制造等领域的专家。除了家庭琐事,两口子还在技术上积极沟通,携手共进。艾琳常说,“军功章”有她的一半,也有老杨的一半。

艾琳在兰州金川科技园工作就快20年了,她把自己完全融入金川这个大家庭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与坚守,展现了金川人勇于创新、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她将继续在金川的舞台上发光发热,为金川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篇章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